已阅读

便血诊断四大注意事项

文章来源:南宁肛肠医院撰写作者:在线医生

   便血诊断四大注意事项

 
  便血诊断四大注意事项
 
  引起便血的原因常见的有下消化道疾病、全身性疾病及上消化道疾病。肛门痔病、损伤、消化道炎症、肿瘤、血管病变等均是导致便血的常见原因,某些急性传染病、肠道寄生虫病、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以及维生素缺乏等全身疾病也可引起消化道出血。各种原因的便血情况也有所不同。因此,临证时应结合患者的年龄、便血的性状、出血的方式、量及发生发展过程等因素加以考虑。
 
  1、忌不问年龄与性别
 
  成年人便血多是内痔、肛裂、炎性肠病等,内痔出血男性多见,肛裂出血则多见于年轻妇女和便秘患者。儿童便血多为直肠息肉、肠套叠。家族性息肉病多于青春期发病,多为粘液血便。中老年便血则要排除结直肠癌及结肠憩室的可能。
 
  2、忌不分便血性状、出血方式、颜色和出血量
 
  病变部位不同、病种不同,导致的便血情况也不同,临床一定要仔细询问、分析患者主诉的病史,对每一个环节都要加以重视,以便快速、准确判断病变原因及部位,使检查更有针对性。少量便血一般来源于肛门及直肠、乙状结肠疾病,如内痔、肛裂、息肉、肿瘤等;大量便血多见于上消化道大出血、急性出血性坏死性结肠炎、大肠血管瘤、结肠血管扩张症以及痔术后继发性大出血等。
 
  3、忌不问便血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不同疾病的便血有其各自的发病特点。内痔、肛裂常在大便后出血;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结肠憩室、阿米巴痢疾、结肠息肉病等常呈反复、间歇性少量便血;中晚期结肠直肠癌可为持续性少量便血。上述病变的便血一般起病均较缓慢,持续时间较长。急性细菌性痢疾、出血性坏死性结肠炎、肠套叠等便血起病均较急。
 
  4、忌不考虑伴发症状
 
  便血的伴发症状对其诊断有着重要的意义。如痢疾、直肠炎症、直肠癌等便血常伴有肛门下坠、里急后重;内痔、息肉便血则无肛门疼痛;肛裂则伴有肛门疼痛及便秘;肛门直肠损伤造成的便血在近期有注射或手术病史;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常伴腹泻、左下腹隐痛;出血性坏死性结肠炎、肠套叠伴有剧烈的腹痛;细菌性痢疾、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阿米巴肠病多起病急,伴有发热、腹痛。
 
该文章被点击
该文章已被分享
该文章已帮助
名患者
医院活动MORE+
来院路线MORE+

医院地址:南宁市安吉大道11号
来院路线:乘坐32,36,41,54,67,80,85,90,206,222,610,603,801路公交到“安吉路口”下车,往南即到200米。

地址:南宁安吉大道11号

健康热线:0771-3139669

备案号:桂ICP备2021002215号

南宁医博肛肠科医院,版权所有@ (桂)医广【2022】第06-06-254号 抄袭必究

医博官方微信